国内去“IOE”已经进行了十多年,近两年被提起的频率又多了起来,几年前有人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要激进地去“I”(IBM小型机),淡定地去“E”(EMC存储),但是要谨慎地去“O”(Oracle数据库)。

乘数科技创始人&PG中文社区副主席唐成

“因为’O‘不仅仅是去数据库,还涉及到很多应用,如果过于绝对可能对客户现有的系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乘数科技创始人&PG中文社区副主席唐成解释,所以乘数科技业务发展与其它厂商不太一样,目前既有优“O”的业务,就是让Oracle的性能发挥到更好,也有去“O”的业务,提供向其它数据库迁移。

去“O”要循序渐进

根据Gartner的数据,2011年到到2018年DBMS 市场份额排名(按照收入计算),虽然受到开源数据库、云数据库的一些冲击,Oracle依然稳坐头把交椅。

Gartner(2019年6月)

国内数据库市场也成长起来了一些具有竞争力的数据库产品,但是在占比较大的关系型数据库方面,Oracle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毫无疑问,国内去“O”依然是大势所趋,但是怎么去还应该多探讨,“谨慎的去‘O’,我觉得在去‘O’的过程,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刀切,切下去可能就会产生很大的后遗症。”唐成强调。

其实有一些互联网公司本身没有用Oracle数据库,不存在是否去“O”的问题,但是在金融证券行业尤其核心系统基本都是使用Oracle。数据库的迁移复杂,IBM、Oracle也许更了解证券、金融等行业情况,近两年发现有一些云厂商引入了IBM、Oracle的人才,为传统产业升级做准备。

毫无疑问Oracle有强大的功能,也有自己一直以来的技术方面的优势。但是唐成发现现在新一代技术人员,比如90后、00后不一定喜欢这些特性,更多的人去学习相对简单的MySQL、PG开源数据库,而且Oracle比较重,Oracle DBA培养周期很长,目前全球范围内都面临Oracle DBA流失的问题,中国更严重些。

去“O”不仅是去一个软件和系统,还有人才体系的迭代。“去‘O’是不可改变的一个大的潮流,但是持续时间比较难预测。”唐成认为数据库上层这个业务和整个生态很复杂,且企业也有有前期投入成本,基于新数据库要重新开发之后系统,企业的投入是逐步推进的一个过程,可能会延迟比较长的一个时间。

而由于Oracle本身功能很强大,做到全部兼容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一部分数据库厂商会基于客户需求去研发Oracle兼容性,是一个共建的过程。

分布式改造因人而异

与去“O”一起的是分布式改造,企业去“O”既有安可等方面的因素,也有业务出现瓶颈的选择。在海量数据爆发的时代,有的企业或者银行会从顶层架构上做规划,进行面向互联网的分布式改造,数据库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存储与计算分离的架构也被工业界许多实践案例验证过,很多新出现的数据库也是分布式架构,可以基于低成本的X86架构实现高可用、高性能、高可靠,而且分布式架构本身在高并发、可扩展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当数据量大到一定程度,分布式系统会变得比较复杂,而能够将那么多机器集群做成像单机一样可以处理数据和交易是非常大的难题,国产数据库产品已经有做出了成绩。不过分布式架构会导致平均到每一台机器处理的量不太高,对于一些业务体量不太大的企业而言综合成本考量不一定合适,做架构改造的时候企业要视情况而定,“你没这个体量,用一些方法去做的话,可能就是牛刀杀蚊子去了。”

乘数科技目前的客户基本都是金融、证券、政企等传统行业,据唐成观察客户对于分布式数据库还存在担忧,比如实现强事务一致性、大规模扩展后与单机一样能够高可靠、高可用等方面。

去“O”与分布式架构是趋势,乘数科技也提供分布式数据库服务。目前公司的定位不是要生产一款什么什么数据库,是解决当前这种分布数据库、高性能数据库最后落地的1km。在如今数据库百花齐放的阶段,乘数科技会继续优“O”与去“O”一起做,唐成介绍未来去“O”会是主流。

“这是个过程,优‘O’与去‘O’不需要平衡。如果说你当前阶段觉得去‘O’压力很大,那你为什么一定要强制自己,很快走一条很艰难的路。”唐成认为做什么怎么做还是要基于客户与市场的需求。

Comments are closed.